活動報導

首頁活動報導
  • 1742282406_7.jpg

  • 1742282408_2.jpg

  • 1742282406_1.jpg

  • 1742282407.jpg

  • 1742282406_4.jpg

  • 1742282406_3.jpg

  • 1742282407_1.jpg

  • 1742282406_6.jpg

  • 1742282407_2.jpg

  • 1742282407_6.jpg

  • 1742282407_4.jpg

  • 1742282407_3.jpg

  • 1742282406.jpg

  • 1742282406_2.jpg

  • 1742282407_5.jpg

  • 1742282407_7.jpg

  • 1742282407_9.jpg

  • 1742282408_1.jpg

  • 1742282407_8.jpg

  • 1742282408.jpg

2025 藏曆十五神變節 馬爾巴大師上師供養

2025.03.18

    藏曆正月十五日,適逢殊勝的神變節,也是尊貴的馬爾巴大師紀念日,仁波切於北京主法馬爾巴大師上師供養法會,並慈悲開示,台灣與馬來西亞中心的弟子同步連線修持。此次法會不僅是對上師的供養與憶念,更是對修行本質的深刻省思,仁波切詳細闡述了上師的意義、學佛的真正目的,以及如何透過對上師的信心恭敬與佛法慈悲智慧來改變自我、圓滿人生。

 

上師的真正意義

    仁波切開示:「我們所有的修持皆以上師為根本。我們的成就、證悟,乃至於平日生起的一點點慈悲與智慧,皆源自對上師的信心與恭敬。」然而,仁波切提醒大眾,對於「上師」的理解,不應侷限於某個具體的個體或形象。上師不只是身著法衣的某一位上師,而是究竟的證悟力、清淨力與菩提心。當我們提到本尊、菩提心、三寶、法性,皆可理解為上師的展現。上師是沒有被貪嗔癡左右的自然、清淨明瞭、洞曉一切的覺知。所有的修行的目的就是為了這個。因此,真正的修行不只是外在的儀軌,而是對這些本質的深信與實踐。

    「任何的修持與善行,若缺乏對上師的信心恭敬與正見,則無法真正改變我們的生命。所謂的信心,是對於這些要素的確信、確立,恭敬是對於這些核心的教義,完全發自內心的歡喜以及追隨的這種覺醒。修行不是表面上的行為,而是內心的轉變,是我們生命體質的改造,讓我們的觀念、言行與態度趨向清淨與智慧。」仁波切如此強調。

 

學佛的真正目的──改造自心

    仁波切進一步指出,學佛的目的不僅僅是獲得皈依證或成為佛弟子,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運用佛法,改變我們面對人生的態度。他提醒:「如果學佛只是為了擁有一個佛弟子的稱號,而沒有真正改變自己的內心與行為,那便是浪費生命,也浪費了難得的學佛機緣。」

    佛法告訴我們,一切皆是因果,我們所經歷的每一個境遇,都是改變生命的契機。如果我們忽略這些機緣,就是在折損自己的福報。仁波切開示:「福報不只是讓我們擁有順遂的生活,而是讓我們在困難中能看清問題的本質,體悟煩惱與痛苦的根源。當我們透過這些經驗深化對佛法的理解與實踐,這才是真正的福報。」

 

因果與修行──轉變生命的關鍵

    「我們所有的快樂與痛苦,皆來自於因果。」仁波切提醒大家,不論是否學佛,每個人的人生際遇都不會超出因果法則。然而,學佛的關鍵在於是否能認清因果,並以佛法來應對人生。「學佛不是為了來世,更多時候為了這一生。當我們內心真正具足佛法時,無論外境如何變化,我們都能安住其中,不再被患得患失所影響。」仁波切進一步開示:「修行是自身的覺醒,而非外在的獲取。佛陀早已告訴我們,眾生皆具佛性,因此我們的學佛,是為了覺醒自己的佛性,而非從外界獲取某種恩賜。真正的修行者,應該時時審視自己的心念,改變世俗的價值觀,讓內心趨向清淨與覺悟。」

 

把握機緣,踏上真正的修行之道

    仁波切最後勉勵大眾:「學佛的機緣得來不易,希望大家能珍惜這份因緣,真正運用佛法改變自己,而非僅僅滿足於學佛的外在形式。唯有如此,我們才能不斷累積福慧資糧,圓滿修行,最終證悟清淨的本性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