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動報導

首頁活動報導
  • 1735444428_1.jpg

  • 1735444428_2.jpg

  • 1735444428_3.jpg

  • 1735444428_4.jpg

  • 1735444428_5.jpg

  • 1735444428_6.jpg

  • 1735444429.jpg

  • 1735444429_1.jpg

  • 1735444429_2.jpg

  • 1735444428.jpg

  • 1735444429_3.jpg

2024竹節寺建設介紹─瑪尼堆、 擦擦塔、轉經輪

2024.12.23

  這個瑪尼堆(石刻經文)由上師命名為「多卡千莫•拔恰龍左」(藏語音譯)。「多卡千莫」是指大型瑪尼堆。「拔恰龍左」是指自然解脫習氣。瑪尼堆是當地信徒合力用4、5年時間把一個個石頭砌起來的。早期瑪尼堆設置於寺廟當中,後來遷移到現址,主要是讓在家人方便去轉繞,同時寺廟也能挪出空間用於其他建設。

 

  瑪尼堆中可看到各種各樣的石刻經文,有六字真言、蓮花生大師心咒及佛像等。還看到有人用撞球桌及其他物品去雕刻經文。上師曾開示說,只要有心,任何東西、任何事情都可以變成善行。

 

  藏地有個習俗,人到了一定年齡就會想辦法為自己的死亡做準備,通常在請示上師後預先做一些佛事。上師講課時說過,任何弟子無論年紀大小,首先必需領受居士戒、完成四加行,這是基本的要求;此外,若能在生前完成一部三摩地王經的石刻經文,也是一個為死亡做準備的好方法。

 

  這部三摩地王經對於整個噶舉派和噶舉弟子意義非凡。噶舉本身是加持的傳承,弟子秉持著對上師的信心和恭敬心,祈請上師加持而最終得到證悟。三摩地王經就好比能開啟證悟大門的一把鑰匙,既有修行上的重要性,也是加持的源頭。上師希望能完成一千遍的三摩地王經石刻經文。大家如果力所能及,幫助上師滿願,也是對上師的一種承侍。

 

  瑪尼堆上面有許多白色小塔,裡面存放著「擦擦」,當地人稱它們為擦擦塔。既有的擦擦塔旁已新造一座高大的擦擦塔。此塔建造的緣起是一位北京弟子的往生,還有其他弟子帶來的骨灰,上師於是建造一座給漢地信眾使用的擦擦塔。新擦擦塔的四個牆面合計設置四百多個小佛龕。直貢噶舉的儀軌當中有將亡者骨灰融入火供再做成擦擦的儀式。這個擦擦既不是靈位也不是牌位,而是把肉身死亡所留下來的骨灰做為緣起,藉由特定儀軌的修持,把它轉化成擦擦。從意義上講,擦擦不是亡者本人,與漢地靈骨塔不同。

 

  竹節寺早期曾有一座轉經輪,現在只剩下外牆。這面牆具有紀念意義,上師把它保留在寺廟裡面,從1958年一直保存至今。未來瑪尼堆旁將設置一座轉經輪。這是由某個曾在竹節寺出家、後來還俗的信徒發心建造的。這個轉經輪造好之後,將是藏地獨一無二的轉經輪。  不是因為巨大而獨一無二,而是它的意義獨一無二。轉經輪裡面的經文,一般不是六字真言就是百字明。藏地目前還沒有密續的轉經輪。  未來這個轉經輪裡面將保存13密續本尊的心咒以及勝樂金剛耳傳密續的心咒。轉經輪的表面將刻畫13密續所有主尊的佛像。